當今,隨著工廠智能化的推進,生產線已不再是工人的天下,機器人也已成為主要的勞動力,尤其在傳統汽車制造業、電子制造業和新興的3C和包裝搬運行業等。如何讓工人的柔性以及機器人的高生產力達到一個平衡點,讓生產線發揮最大的作用,這是制造企業最為關注的目標之一。而工業協作機器人的優勢在于能夠找到這一平衡點:它們可以跟工人組成人機協作團隊,共同處理生產線上的任務。
作為CMSE?-TüV Nord注冊機械安全專家,皮爾磁工業自動化(上海)有限公司(PILZ)機器人業務開發經理孫東表示,研發協作機器人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中小企業(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減少離岸外包。“相比于傳統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允許人機協同工作,部署靈活,即插即用,編程簡單,使用成本低,適合小批量、多品種的柔性化生產。適用于裝配,檢測,包裝,上下料等應用?!?/p>
系統的視角
需要首先澄清的是,“人機協作與協作機器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孫東認為,“人機協作是指機器人和操作者在同一個協同工作區內工作的狀態,并不特指某一種應用,或者某一類特定的機器人?!盜SO/TS15066中描述了人機協作的四種安全防護方式:安全監控停止,速度及距離監控,手持引導,以及功率與作用力限制。其中功率與作用力限制,是新增加的方式,適用于協作機器人。“不管是人機協作的哪種防護方式,在整個機器的機械生命周期中,風險評估,安全理念,安全設計,系統實施和安全驗證缺一不可。”
如何看待協作機器人的安全,系統性的視角很重要,相關標準都需要參考。在孫東看來,一個機器人應用系統的安全,并不完全由機器人本身決定,而是由系統內的所有部件所決定的。目前應用于工業環境的機器人及應用安全主要參考標準有:
1、ISO 12100 風險評估
2、EN ISO 13849-1/2 功能安全
3、EN ISO 10218-1 工業機器人安全
4、EN ISO 10218-2 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的安全
5、ISO/TS15066 人機協作的技術規范,為協作機器人的系統集成提供了參考指南
協作機器人的安全并不是無條件的。機器人只是作為整個系統的一部分,機器人的安全等級并不能代表整個系統應用的安全性。系統的風險還需要充分考慮到機器人末端執行器,外圍設備和應用環境等各因素。
因此機器人系統的安全應由風險評估來決定,根據評估結果進行安全設計與系統實施。
系統的解決方案
隨著協作機器人的應用越來越多,開放式機器生產區域的安全防護的方案需求也日益增加。為確保達到所需要的安全等級,必須考慮從傳感器到邏輯控制器再到執行機構的整體安全功能。只有這些因素互相協調作用,安全人機協作(HRC)才有保障。
市場上目前主要適用于開放區域的安全產品主要分為兩大類:
1、傳感器類,包括安全光柵、安全掃描儀;
2、控制器類,包括安全繼電器,可編程安全繼電器,安全PLC;
PILZ除了能提供上述常用的安全產品,還針對開放區域的安全防護提供了許多獨有的安全解決方案:
(1)安全照相系統SafetyEYE——為開放式防護區域提供2D或 3D的全面防護,能夠檢測并報告侵入自定義三維區域的人或物體。
(2)智能安全地毯PSEN mat——除了具有普通壓敏地毯的安全防護功能外,還能夠提供位置檢測以及操作的功能。
作為一家國際領先的安全自動化公司,PILZ一直致力于提供從安全產品,到涵蓋咨詢,工程和培訓的安全服務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其特色之處在于:
1、提供從過程分析到風險評估與CE認證的服務組合,可按機器人系統的獨特生命周期進行定制;
2、安全解決方案符合各種標準,例如DIN EN ISO 10218-2和ISO/TS 15066;
3、可按照ISO/TS 15066中規定的極限值進行碰撞測量;
4、提供機器人安全要求培訓;
5、提供安全控制系統、驅動技術與傳感器技術,如用于區域監控和檢測區保護的安全照相系統SafetyEYE;
6、在國際標準委員會中就安全人機協作開展積極合作;
7、與領先的研究中心合作。
面向未來,人機協作將日益密切,而人機并肩,安全是第一位的。孫東進一步強調道,沒有絕對安全的機器人,只有更安全的機器人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