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對能源的需求也與日俱增。能源是經濟發展的支柱,所以,能源問題便成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重大的問題。在中國目前的能源消費結構里面,煤炭和石油占將近90%,而天然氣卻只占3.4%,水電、風電、核能等新能源加起來才只占7%。這樣的能源消費結構亟待優化,必須開發和利用面向未來的清潔能源,改變過于依賴石油和煤炭的現狀。雖然,近幾年中國天然氣產量每年增長14.5%,是全球天然氣產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但總量還是很少,加大對天然氣、核電和其他新能源的開發使用力度,這不僅有利于節能減排,也是中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如果按照國家發改委制定的目標,Frost&Sullivan咨詢公司預計中國的天然氣消費量今后三年將以19%的復合年均增長率遞增。中國已經將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由2001年的2.5%提高到目前的將近4%。2008年,中國的天然氣消費量是807億立方米,到2012年這個數字將會達到1600億立方米。中國政府計劃,到2020年底,將天然氣的消費量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提高到10%,大約相當于3420億立方米。據Frost&Sullivan咨詢公司預測,這個數字很有可能會達到15%,相當于5130億立方米,2013年到2020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將會達到15.7%。
目前兩大石油公司都在繼續大力推進天然氣戰略。中石油董事長蔣潔敏宣布,10年后天然氣業務將占到公司油氣當量的50%,中石化宣布組建天然氣工程項目管理部。因此,Frost&Sullivan咨詢公司預計截止到2012年,中國的天然氣產量將達到1410億立方米,這個數字到2018年將會達到3960億立方米。
管道作為現代五大運輸方式之一,承擔著我國70%的原油、99%的天然氣的運輸,對經濟發展、促進民生、社會安定和國防建設發揮著重要的保障作用。我國現有干線管道已經超過7萬公里,國際原油管道陸續建成后,干線管道總長度還將進一步增加,形成規模較大、跨國境和跨區域的輸油氣干線管網。中國為了實現充分利用西部資源優勢,調整能源結構,先后建成和并正在建設“西氣東輸一線”工程和“西氣東輸二線”工程。西氣東輸二線標志著中國天然氣布局框架的初步完成,在主線、支線的連通下,一張覆蓋全國、調配東西資源、貫通全國各省的天然氣管網已日漸清晰。整個西氣東輸二線工程總投資1422億元;同時,工程建設將帶動國內機械、建材、施工建設及天然氣利用等相關產業發展,直接投資超過3000億元。西氣東輸二線工程計劃于2011年底實現全線通氣,2012年就將為我國新增3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供應量,相當于2007年全國天然氣供應量的一半,并穩定供氣30年。廉價、清潔、安全的天然氣將顯著改善沿線中西部地區、華東、華南14個省區市居民的生活。西氣東輸二線將促進我國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預計西氣東輸二線全線投產后,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所占的比例將提高一至兩個百分點。與用煤相比,每年300億立方米天然氣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3億噸,二氧化硫144萬噸,粉塵66萬噸,氮氧化物36萬噸。西氣東輸二線有利于從供給多元化方面保證中國能源安全。與俄羅斯和美國等大國相比,我國天然氣儲量并不豐富。據統計,2007年我國剩余天然氣可采儲量僅為2.2萬億噸,占全球儲量的1.25%。與有限的供給相比,我國對天然氣的需求卻在以驚人的速度逐年遞增。除國內生產和海上LNG運輸外,通過西氣東輸管道從中亞國家進口將為中國的天然氣供應提供長期穩定的來源。天然氣長輸管道的建設,眾多公司參與其中,包括管材,儀器儀表,輸配電,自動化控制,通用機械(焊接,壓縮機,泵閥等)等。據Frost&Sullivan咨詢公司研究,2009年油氣管道閥門市場規模超過20億人民幣。其中,最常用的閥門有球閥和控制閥,較2008年增長超過15%。據預測,受益于中國將建設西氣東輸三線工程,和成品油管道,到2015年,中國油氣管道閥門市場規模將超過70億人民幣,2009年至2013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會達到20%左右。Frost&Sullivan咨詢公司認為中國油氣管道閥門市場在“十二五”期間將會持續保持向好態勢,其中有眾多驅動因素:我國傳輸天然氣的又一條能源“動脈”——西氣東輸三線(西段)即將開工建設。西氣東輸三線的氣源來自中亞,管道首站西起新疆霍爾果斯,途經甘肅、寧夏、陜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等省區,東達末站廣東省韶關,設計年輸氣能力300億立方米。同時,“十二五”期間,中國將會在珠三角,長三角,渤海灣地區,和中南地區建設8000公里的天然氣支線管道。到2015年,中國天然氣管道規劃總長將接近10萬公里,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天然氣需求。這勢必會為油氣管道閥門市場帶來持續的需求。目前我國油氣長輸管道正在向向大口徑、高壓力的方向發展。當其他條件基本相同時,隨管徑增大,輸送成本降低。在油氣資源豐富、油氣源有保證的前提下,建設大口徑管道的效益會更加明顯。而提高管道工作壓力,可以增加輸量、增大站間距、減少站數,使投資減少、成本降低。因此,采用大口徑、高壓輸送是管道工程發展的趨勢。相應地將帶動大口徑,高額定壓力閥門的市場需求,同時對閥門的穩定性,耐壓性,密封度,耐磨,耐強腐蝕,防爆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油氣管道運行高度自動化將從過去的完全手工化操作轉變到可以完全智能化操作,采用計算機監控與數據采集(SCADA)系統對全線進行統一的調度、協調和管理。用于地理區域大、無人值守的工業環境,可以實現現場實時數據采集。管理水平較高的長輸管道已能夠達到站場無人值守、全線集中控制。這將加速電氣化控制閥取代手動控制閥的進程,為高精度遠程控制閥市場帶來更多機會。從市場競爭角度來看,眾多的廠商參與到該市場中,球閥的典型廠商有美國Cameron,泰科流體,意大利Perar,五洲閥門集團、上海萊奈斯閥門公司、江蘇鈕威閥門公司、成都高中壓閥門廠和自貢高壓閥門廠。控制閥的典型廠商有CCI,Emerson(Fisher),Mokveld,Samson等。從市場份額來看,國外廠商稍占上風,能占到將近60%的市場份額。Frost&Sullivan咨詢公司預測,隨著國家能源局大力推進關鍵設備國產化以及對一批重點廠商的扶持,其中,已將其中五洲閥門集團和成都高中壓閥門廠列入國債項目,國內廠商的球閥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擴大,高端控制閥幾乎被國外廠商壟斷的局面也將有望被打破。